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2日
新就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的一句「台灣整整鬼混了20多年,完全沒有在進步!」引起國內各方討論。明星外資分析師、現任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長住國外,兩岸三地跑了20多年,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他客觀的看法與分析,台灣過去20年,的確錯失了非常多的機會。
台灣跟大陸、日本、美國直接比較並不完全適合,因為國家有大有小,經濟週期也不一樣,但是如與亞洲四小龍比較,則可能比較適合。
台灣經濟在這20年之間,由四小龍之首,退居至末位,看看其他三小龍,韓國雖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一度國家破產,但現在三星、現代汽車全球有名。而新加坡賭場的營收,已超過拉斯維加斯,中英文雙語也早已實施多年。香港則一直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更重要的是,星港的政府效率評譽皆佳。
經濟停滯所造成的退卻確實令人厭惡,而拼政治的口水戰也從來沒有停過。這失落的二十年我們都在其中,難道企業沒有努力?過去我們自豪的中小企業經濟奇蹟,台灣錢淹腳目如今何在?
偏偏這二十年來的「拼政治」弱化我們的競爭力!以小市民的眼光觀看政治人物們--為達政治目的不惜分裂族群、統獨恐嚇、煽動對立、造成不同政治立場捉對廝殺!經濟政策可以因政治立場不同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而經濟政策攸關全民福祉豈能因不同政治立場顏色而轉彎改變?難道沒有能延續的好經濟政策?如臺灣的官方能源專書一本消失的能源政策可以大轉彎。內文提及我國主力型電廠已經不足以應付基本電力的需求,如果沒有核四,現階段為主力之再生能源包括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尚無法及時填補電力缺口,參考近年日本、德國廢核後對民生和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的前例,我國在邁向非核的過程中,核四仍為階段性的必要電力補充方案之一。然而政府訂下的目標是2015年達成非核家園,策略方法是5成的天然氣、3成燃煤、2成再生能源,要完全取代核能。
台灣的精英集中在專業人才上,因此造就了經濟奇蹟,造就了台積電、宏達電、台達電、大立光、聯發科.….。而台灣的政務官任命集中在研讀政治的政客上。當專業精英受制於政務官僚、政客的好惡上,如何堅持專業行出好的經濟政策?
當我們在看歐洲,會覺得很多人好吃懶做,工時要少、福利要多,也常罷工;但看台灣現在的工作拚勁,好像也沒有了,要工時少,要多福利,也罷工,很多人已經像歐洲人一樣在吃老本。
回顧台灣在這20年時間,究竟錯過了哪些機會?
台灣曾想推動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以當時對國際機場通關的研究,亞太營運中心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包括像運輸,需要一個轉運站(hub),可帶來貨流及人流,因80年代亞太地區的hub設在菲律賓,台灣地理位置其實比菲律賓更合適。但是這個政策最終沒有執行,因為新hub放到了上海。
早在10多年前,迪士尼也曾想來台灣投資,後來被一些人反對,改到了香港興建,因為把政治考量放在經濟前面,以致於拒絕了大型企業的投資案。這就是我們要負上的代價。而當大家也開始覺醒,拼經濟不拼政治時,才會不一樣!無怪乎韓國瑜市長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大家發大財〗可以席捲高雄。未來的二十年我們可以不一樣!
冷卻水溫度直接影響了空調主機高壓壓力,而高壓壓力連帶影響了壓縮機耗能,一般常見數據顯示,冷卻水溫每調低1℃,壓縮機耗能就會減少2.5~3%。本次將探討以一實際設備,在相同能力與冰水溫度時,冷卻水溫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冷卻水溫度取決於外氣濕球溫度,例如當外氣濕球溫度為25℃,冷卻水塔設計的趨近溫度為3℃時,在正常設計與運轉下,冷卻水塔最大極限可將冷卻水溫降至28℃,這也是之前提到為何冷卻水溫要由外氣濕球溫度作為控制參考點的原因。
一般業界主要仍以不控或控制冷卻水溫在一固定溫度範圍的方式,成本雖低,但以全系統耗能來看卻不是最佳方式,最佳冷卻水溫點是會變動的,整體最佳運轉點概念如下圖。
以下是一200RT主機在相同能力與冰水溫度時,不同冷卻水溫之比較。
- 冷卻水進水溫度28℃時
- 冷卻水進水溫度26℃時
量測期間內累積能力為4,255RT,壓縮機平均耗能為77.7kW,冷卻水進水平均溫度28.2℃。
量測期間內累積能力為3,933RT,壓縮機平均耗能為65.9kW,冷卻水進水平均溫度25.9℃。
兩者冷卻水溫度差異為2.3℃,壓縮機耗能差11.8kW,相當於耗能減少15%,此機冷卻水溫每降一度約可減少6%的耗能。
冷卻水溫調降的確可有效減少壓縮機耗能,但並不是無限制的調降,需冷凍油之機種容易因冷卻水溫過低,造成冷凝器與蒸發器之間的高低壓差不足,影響冷媒的循環速率,以及冷凍油容易積存在系統內無法回到壓縮機,造成壓縮機的損壞,因此主機製造商會建議冷卻水溫不可低於20或25℃,或冬季需使用時需增加油泵等,因此通常利用外氣濕球溫度作為冷卻水溫控制時,冷卻水溫控制目標點如下圖。
國內現有空調主機設備,能允許更低的冷卻水溫下運轉的為磁浮離心式主機,因其不需冷凍油,不用擔心因壓縮機失油損毀的問題。且壓縮機沒有磨擦損,耗能降低,使的機組效能大幅提升,是很值得考慮使用的設備。
出 版:啟示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作者介紹:
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現為美籍華人。曾任摩托羅拉(Motorola)總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訊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英特爾(Intel)經理人與領導者的角色,擁有三十多年實戰與管理經驗。
遇到決定性時刻時,你如何引領人生的方向?
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挑戰,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不同的結果,這一生所行是否為上行之旅、可以不斷地朝目標和理想前進,正取決於面對重要挑戰的結果。因此,「如何處理關鍵時刻」的淬練,就成了人生重要的功課。無論是職場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或者是心靈問題,在關鍵時刻,我們該怎樣認識人生的轉捩點,該如何引領自己的人生?面對關鍵時刻,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此外,二十一世紀正式進入後資訊時代,環境變化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給。在此之前,成功者多數贏在起點,憑恃的是學歷、經驗、年資、知識、證照;今日,想在職場上出人頭地,不僅得重視IQ、EQ,還得重視XQ(變商,即應變能力);唯有練就過人的XQ才能擁有扭轉局勢的能力,唯有兼具IQ、EQ、XQ,才能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出類拔萃。
在關鍵時刻要反敗為勝、在快速變動時能扭轉逆境、解決困難,需要的就是本書揭櫫的扭轉力(torsion force)──即眼力、魅力、動力、魄力、德力。
人人必備的扭轉五力
這五力就像一個人,眼力代表著一個人的頭腦,任何時候要先想清楚然後再去做。魅力和動力好比是人的雙手,魅力的重點是帶好人,動力的重點是做對事。魄力則猶如雙腳,是調整應變所有事件的重心。德力代表心,指引著人良心上的平安。當這五力得到良好的發展時,就好比一個人平衡發展、身心健全;這種健全讓人面對關鍵時刻能夠臨危不亂。
期許本書能陪伴讀者在面對決定性時刻、或是需要扭轉的情境、或遇到不如意狀況時,在在靜中決定自己的人生,然後有魄力去改變,有確定方向的眼力,有足夠的魅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勵自己和他人,也有足夠的動力取得最佳結果,而且能夠在做所有這一切時,都能因為德力而擁有內心深處的平安,使人生的每個關鍵時刻,都成為上行的臺階、活出與眾不同!
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軸為如何提昇並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不管在工作或生活中這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因為這關係到你多方面的發展,更可以從中了解你自己。影響力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它可幫助你達成你想要的目標,也可以帶領整個團隊提昇;在生活中,可以讓你友情、親情、愛情……等的各種關係順利發展並維持在穩定且良好的狀態;在自己的心理,也可以讓你逐漸了解自己並成為自己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