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泵系統應用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空調(暖房)、淋浴或洗滌用水(熱水)以及泳池加溫,各類型建物因其用途不同可能涉及的熱泵應用方式也不同,如宿舍用熱泵系統提供住宿人員洗浴用熱水,醫院類包含暖房空調、洗滌,飯店類型則可能包含三者。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熱水負荷需求,以下依宿舍、醫院、飯店類型來作說明。
- 宿舍類型
- 醫院類型
- 設備利用率最高,產制熱水的熱源來自冰水回水廢熱(空調系統的排熱),因此在熱泵機運轉時,回水溫度會降低,冰水機負荷亦減輕。
- 熱水的使用隨季節有用量變化,冬季熱水用量較大,水對水系統應考慮冬季空調系統排熱量是否足夠產製所需熱水。
- 飯店類型
宿舍一般僅供應淋浴用熱水(不考慮盆浴的狀況),熱水提供溫度約50~55℃,採用空氣對水熱泵,原因為宿舍類型建物空調系統大多不是中央式系統,再者即便為中央式系統,冬季也多停轉,若規劃為水對水系統則回收熱源受到限制。
依照供應洗浴用熱水及暖房的條件、醫院類型、建物規模及空調使用模式來設計,如係24 小時營運且空調亦整年供應的條件下,可考慮規劃採用水對水熱泵系統,其原因為:
除供應洗浴、暖房的可能外,泳池或SPA 池加溫及恆溫亦可應用熱泵系統。飯店類型的使用場合,多有中央空調冰水系統,負載亦為24 小時有載,可採用水對水熱泵系統,考慮其供應洗浴用水時之熱水負荷,有盆浴狀況時,每人日使用水量較淋浴狀況為多。若以盆浴條件計算單日使用水量可達淋浴條件的2~3 倍,對於熱泵主機容量及儲水槽容積設計而言,過大的設備容量表示投資成本高昂,另外,空間問題也難以克服,因此在飯店類型的熱泵系統改建規劃,應由可利用的空間出發,不必依日用水量設置儲水槽。熱泵主機容量不應以最大熱水使用量設計,而是以熱水負荷平均值或基礎負荷來規劃,搭配既設的鍋爐設備使用,目的為負擔平均值或基礎負荷以下的熱水供應,在用水高於此值狀況下再由鍋爐系統補足。
空氣對水熱泵系統,熱源來自常溫空氣,氣溫影響機組製熱效率,進氣溫愈高熱泵製熱效能亦高,但過高的進氣溫度亦可能造成冷媒熱泵系統高壓過高,造成跳機,故針對台灣氣候設計之熱泵設備進溫設計溫度約25℃。
空氣對水熱泵系統多應用於宿舍類型,熱泵主機可置於頂樓梯間,由於建築物空氣熱對流造成的熱空氣上浮,集結於頂樓梯間,有利於提高熱泵機進氣溫度,維持設備的運轉效率。但亦有建物設計較為開放,比如說走道或梯間直接開放到外氣的建築形式,就不適用於上述設置方式。空氣對水熱泵主機也可設置於有固定熱負荷的區域,如電梯機房、變電室或地下停車場等,若無含有豐富廢熱的可裝設空間,就應考慮到主機受到進氣溫度高低造成的效能變化,尤其以冬季寒流低溫可能造成熱泵製熱能力低落,造成供水不足等影響。再者過低進氣溫度易使蒸發器結霜甚至結凍,進行除霜又造成系統停擺等因素。因此,必須規劃設置輔助加熱器以因應製熱能力不足時,作為替代熱源。

空氣對水熱泵系統
水對水熱泵系統熱源來自常溫水源,在水源溫度較恆定的條件下運轉,設備運轉效能較穩定。常溫水來源可自空調冰水系統回水側引水經主機取熱後送回(應用上亦有自冷卻水側引水取熱的使用方式)。優點是冰水回水溫度約12℃,經主機汲取熱能後降低至近7℃回注至冰水系統,可降低冰水回水溫度,也就是說熱泵機除製造熱水外,冷能亦100%利用於冰水系統,利用率最高。但規劃時亦需考量常溫水來源,若來自冰水系統回水,就應考慮季節性負載變化有無低於製造熱水所需的負載。比方說冬季空調負載低,但熱水使用量較大,若空調負荷可能低於提供熱水所需負載,應規劃設置輔助加熱器因應製熱能力不足時作為替代熱源。

熱泵主機及熱水儲槽
熱泵系統設計時,必須考量設備可能經歷保養維修,或故障停機,甚至因氣候因素造成設備製熱能力不足,這時就藉由替代熱源補足熱水供應。於改建案例中,留用既有設備是常見的作法,既有設備是否堪用,保養維修延生的費用影響投資回收年限亦應加以考量。若既有設備已達汰換年限或已不堪用,可考慮換裝小容量設備,或直接於既設或增設儲槽,安裝浸入式電熱器,初置安裝方面方便且成本較低。
由國內熱泵研究及現場測試案例證實,熱泵產出之冷熱能若在合理規劃運作下,熱泵加熱性能係數COP 都可大於3 以上時,取代傳統電力、瓦斯、柴油熱水鍋爐,節能效益可達60%以上。國內熱泵熱水系統全面推廣至今,在工廠、學校、游泳池、醫院、別墅住宅、公司宿舍、旅館飯店、俱樂部、教養院、渡假、教會寺廟、兒童之家、看守所、海水浴場等,已有數百個不同的應用成功案例,其中學校、游泳池、醫院等,業界接受度非常高。
雖然熱泵熱水系統技術已達一定水準,但在設計規劃上仍需注意及搭配許多條件,才可發揮其應有的能力,期許未來在熱泵熱水系統外,其他節能技術也能繼續不斷精進,讓大家在享有相同的舒適條件的同時,也能減少能源的輸出及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