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2日
台電台中高美濕地的陸域風機葉片12月6日遭強風吹斷。據台電表示,葉片損壞的風機已經運轉13年,初步研判是設備故障,估損失約新台幣1000萬元。
台電內部正在進行事故調查,當時瞬間風速為每秒30公尺,依風機監控信號紀錄判斷,風機可能因迎風轉向系統異常,造成機艙角度偏移,讓3支葉片不敵陣風斷裂。
無獨有偶,桃園市蘆竹濱海地區2座風力發電機組日前因海浪侵蝕導致地基掏空、電纜受損而故障,經緊急搶修後已恢復運轉,預計一週後可完成護岸作業。
另一則為台電為如期在2020年完成彰化外海的示範風場,不顧國安危機,默許包商引進大陸製盧森堡籍的六腳安裝船,為了掩護包商,竟透過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國營會)申請國安審查,引發其他外商不滿反彈,業者擔心此例一開,未來其他開發商可能會循類似管道「繞道」使用大陸船,如此一來,我國的海域水文資料恐將外洩…。
近期離岸風場已經動工,但風電夏天風量較少、又位在中部,似乎沒那麼理想。且彰化廠商得標價為5.8元,英國9月宣布離岸風電競標結果,每度電成本換算台幣僅1.72元,與台灣去年的競標價格差2倍。至於冬季風大,卻不是用電高峰,政府選擇加強儲能設施建造來應對,並鼓勵廠商自主開發搭配風機的儲能設備。在空汙相對嚴重的冬季,應該可以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多使用風力發電。
看到這些紛紛擾擾的新聞,真擔心風力發電未蒙其利先蒙其害,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受到公投影響而調整,但「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20%」的目標不變。為了達標,政府將重點放在還有大幅成長空間的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但離岸風電在開發時,卻因為「兩兆風電」、「風機干擾白海豚生態」、「彰化漁民生計受風場開發影響」、「外商撤資」等爭議事件,頻頻登上媒體版面。風力發電的發展遇到什麼困難?政府如何解決?
因此呂秀蓮前副總統最近也呼籲,政府刻意隱瞞綠能政策造成的電價問題,若以綠電取代核能,2025年每度電漲幅0.84元,發電成本將增加至2500億,若以830萬戶家庭平均分攤,則每個家庭必須負擔3萬元漲幅。經濟部也已立即回應指這樣的算法未計入工業、服務業及運輸用電,僅將所有漲幅放在家戶用電上,與實際算法不符。
那是否表示工業、服務業、運輸用電及家庭用電必須分攤2500億成本?這個事實如果公布,恐怕大家要大聲撻伐政府吧?在風電還沒有降低至低電價前,發電比率攀高的綠電發電成本,本就是要全民承擔,只是你我都可以接受嗎?
風電的風機還沒轉起來,廠商、政府和民眾就已經「暈頭轉向」。要如何凝聚共識,政府應該誠實告知,讓大家一起面對,而不是隱瞞不說而拖垮財政。
- 高雄反空污遊行爭呼吸平權 批兩大黨忽視高雄人健康 (2019/12/16 環境資訊中心)
- 環保署回應反空污遊行五大訴求 懶人包一圖看 (2019/12/15 newtalk)
- 海污法20年來最大幅度修正草擬中 海委會預計提交下一屆立委審議 (2019/12/12 環境資訊中心)
- 解開可分解塑膠身世之謎 選對「家用可堆肥、海洋可分解」可以更環保(2019/12/12 環境資訊中心)
- 環團控PM10空品標準太寬鬆 環保署回應:將修正與日韓一致 (2019/12/09 newtalk)
- 不用打碎也能完整回收 工研院設計「易拆解」太陽光電板 每百萬瓩回收效益增一倍 (2019/12/10 環境資訊中心)
- 推「畜牧業高峰時間表」 科學家警告 肉食消費必須在10年內開始下降 (2019/12/16 環境資訊中心)
- 你不得不知的十大氣候科學事實 來自「未來地球」智庫的警示 (2019/12/12 環境資訊中心)
- 格陵蘭自 92 年已流失 4 兆噸冰蓋 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 1 厘米 影響額外 600 萬沿海人口 (2019/12/11 立場新聞)
- 2020氣候變遷績效報告:31國碳排下降 台灣退步居倒數第三 (2019/12/10 環境資訊中心)
- 光一個塑膠瓶就有526隻受困 偏遠離島至少50萬隻寄居蟹死於塑膠垃圾 (2019/12/09 環境資訊中心)
- 全球氣候風險持續攀升 富裕國家也一樣 最新排名出爐:日本第一 台灣排第75 (2019/12/04 環境資訊中心)
國內對於節能的重視度越來越大,而節能也是環境能永續發展必要面對的課題,亦是全球的趨勢,地球的資源有限,如何減少能源的浪費顯得十分重要。
台灣的空調用電占全國用電的總比約10~20%,潛在節能量夠大,因此空調系統節能是十分值得努力的方向。
空調系統的負載變動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恨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炎炎夏日才會需要開冷氣,非夏季則不一定需要。但為什麼大型的建築如:百貨公司、戲院、辦公大樓等還是一年四季都使用空調呢?是因為這些地方相對密閉,室內需要空氣循環,因此儘管四季都使用空調,但詳細去瞭解,就能知道其實冰水主機的負載率,非夏季相對於夏季是低很多的。
若建築物在設計之初就考量隔熱的問題,可顯著降低空調系統的用電量,隔熱材料方面例如:玻璃是不良的隔熱材科,如用雙層玻璃製窗,因日照所增加的熱量約可減少一半,建築物選用較好的隔熱材料,可節省冷暖氣用電量。
熱負載減小,所需的冰水系統就能縮小,系統縮小自然就能減少能源消耗,而且與原本有一樣涼快舒適的環境,一樣的結果,更少的能源消耗,何樂而不為呢?
假設有一10層樓建築,每層樓3.5M高,長寬皆為20M,坐北朝南,建築外殼使用鋼筋混凝土、水泥砂漿,總熱傳導係數約為3.78(W/m2k),室內溫溼度條件設計為26℃、60%RH,外氣條件取中央氣象局所記錄高雄市2017年度氣象資料為依據。
經模擬計算後得出的熱負載如下圖(僅計算建築外殼所造成之熱負載,其餘人員、器具、不透明外殼、排氣等熱負載無納入計算),得出鋼筋混凝土牆整年度熱負載最高點為七月份下午16~18時,約為63.69RT,年度平均約為54.79RT。
在相同條件下,改變建築外殼,改為加入隔熱材、鋼筋混凝土、水泥砂漿、防水塗料,總熱傳導係數約為0.68(W/m2k)。
經模擬計算後得出的熱負載如下圖(僅計算建築外殼所造成之熱負載,其餘人員、器具、不透明外殼、排氣等熱負載無納入計算),得出加入隔熱材後整年度熱負載最高點為七月份下午16~18時,約為15.37RT,年度平均約為13.5RT。
依年度平均來計算,(54.79 – 13.5) / 54.79 = 0.75 = 75%,加入隔熱材後減少了約75%的熱負載,效益十分顯著。
建築外殼加入隔熱材後所減少了約75%的熱負載,系統縮小耗能相對減少,是十分值得關注與發展的項目。
隔熱材的選用可依以下原則做為依據:
- 隔熱性能的指標與節能效益
- 吸濕性、抗震性與環保性
- 材料成本
- 材料壽命
- 施工難易度
出 版:寶鼎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5日
作者介紹: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
- 同一律【白馬到底是不是馬?】
- 矛盾律【誰幫理髮師理髮?】
- 排中律【生存還是毀滅,沒有中間狀態】
- 三段論【一眼識別詭辯的五個方法】
- 四項錯誤
- 中項兩不周延
- 大項擴大、小項擴小
- 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
- 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 歸納法【幾乎所有知識,都始於歸納法】
- 類同法
- 別異法
- 同異法
- 共變法
- 剩餘法
電影教父裡的一句台詞:『花幾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看透事物的本質,就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
『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而你沒有存在幾百萬年,所以你不是人』這句話的結構,本身是一個邏輯嚴謹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一定有一個是假的。你需要訓練自己擁有判斷能夠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說的通俗一些:就是不要打自己的臉。
就是兩個自相矛盾的觀點,一定有一個是對的,沒有都不對的中間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可以不表態,但如果表態,就不能說:『兩個我都不同意』。
想要成為商業世界的洞察者,就要多花時間,刻意訓練嚴謹的推理能力和迅速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
嚴謹的三段論,還包含了五個基本原則:
幾乎所有知識,都始於歸納法。但是,我們必須對猜想之外的可能性,也就是黑天鵝,永遠心懷敬畏。
歸納法的訓練「彌爾五法」:
邏輯對我們來說是個很熟悉卻又有點陌生的名詞,但它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本章節其實作者提出了五種邏輯思維的方法,為了讓我們去分析,特別在職場這個環境當中,要成為商業的洞察者,就要多花時間,刻意訓練嚴謹的推理能力和迅速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也可以把這些方法先試著運用在生活中來練習。歸納法也是很重要的章節,它是能夠有個推斷力後假設的能力,若沒有歸納法就難以有後面的演繹法去確認,那歸納法就會是很重要的推理後的假設,所以用這些方法可以在商業場上使分辨與推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