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2日
當台灣全島沉浸在選舉的激情與狂熱之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澳洲還正陷在野火摧殘與威脅之中,一個因為自然現象轉化成一個傾全國之力無法善了的天然災害,讓全球都為之震驚與恐懼,直問「我們到底幹了什麼事」?
『從2019年9月開始至今已持續燃燒了四個月,大火已燃燒超過840萬公頃土地,範圍大於2.3個台灣面積,造成25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消防志工),6人失蹤,超過2,500處房屋焚毀,估計4.8億動物燒死或因缺乏棲息地與糧食而喪生。』媒體報導讓人讀來驚恐不已,幾乎3個台灣的面積陷在火海裡,這讓生在台灣島上的人民恐怕怎樣也無法想像;而近5億隻動物因此喪失生命,相信應該有更多動物失去了家庭、族群與棲息地,這應該是在短期內不可能恢復的生態浩劫。
如果只聚焦在澳洲嚴重的野火天然災害,那可就失焦了,因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早在2019年8月15日的報告便已指出,2019年7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分,高溫釀成2019年全球超过450萬起森林大火,著名的包括:
- 10月美國加州野火肆虐,估計約202.3平方公里遭吞噬,20萬名居民撤離。
- 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1月至8月亞馬遜地區已發生超過7萬5000起森林火災,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84%。
- 6月起有超過百場野火橫掃北極圈。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野火造成的濃煙籠罩西伯利亞,範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甚至超越整個歐盟地區加起來的面積。
再加上澳洲的跨年大火,2019年真可說是一個火火火的年。而更令人擔心的是,這總計超過近2千萬平方公里的野火面積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已有超過63億頓進入大氣,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就是我多年來呼籲要重視的大自然環境惡性循環,溫室效應導致各地高溫乾旱因此引發火災,火災讓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驟增,這是一個令人無法放心的現象。
我們以澳洲的野火來證實這份擔憂:據統計,澳洲的氣溫過去幾十年來持續上升,2019年12月平均最高氣溫達攝氏41.9度,而最高溫曾達到無法想像的48.9度。另外,由於大氣環境的變遷,澳洲已經有3年年平均雨量未達平均值,甚至連一半都不到,高溫加上乾旱便形成一觸即發的易燃狀態,這當然是氣候變遷的徵兆,也證實了「這很清楚地顯示了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間的關係」這句警語。
澳洲連續幾個月的嚴重野火災難震驚了全球,卻也有批判的聲音不斷出現:澳洲是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全國碳排放量連續五年攀升,但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卻仍表明不會停止倚賴碳排高的煤炭產業,因此日前被聯合國氣候峰會列為是阻礙《巴黎氣候協議》的成員之一。這種選擇經濟發展而不願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國家與政治人物當然不只有澳洲,但如果連正陷入氣候災難的地區與國家還這般執迷不悟,那我們如何期待顢頇如美國這類的國家?這值得剛選完大選、確認了執政黨團的台灣認真思考與面對,我們的政客也會如此顢頇嗎?
遠在台灣的我們,對這場自然災害不易親臨現場,或為受災的人民與動物做出實際幫助,但這事可以讓我們深刻反思,想想我們可以做點什麼,為岌岌可危的地球盡一份棉薄之力:
- 實踐低碳生活 選擇低碳排的生活模式:以少肉多蔬、食用當季在地食材、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使用省電型家電、降低物慾減少消費、支持再生能源發展等生活型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讓地球氣候變遷的強度降低。
- 將資訊告訴更多人 將你知曉的氣候變遷觀念或資訊分享給更多人,讓公眾的力量凝聚,進而影響制定政策的政府,終究氣候變遷的觀念對許多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如果可以讓愈來愈多民眾知道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必須面對的議題,需要每一個人投入力量,進而讓更多人支持因應氣候的環境政策。
如果可以如此用這樣的方式解讀大自然野火傳來的訊息,那對在這場大火中喪身火窟的5億隻動物來說,算是可以告慰牠們在天之靈吧。
- 周桂田:斷開碳鎖定的鎖鏈!面對國際競爭,減碳才有活路 (2020/01/14 環境資訊中心)
- 是共存共榮還是下一個大林蒲? 大里夏田產業園區二階範疇界定 環委憂後患無窮 (2020/01/13 環境資訊中心)
- 真的假的? 從數據看台灣「夏天無風、冬天無光」的真相 (2020/01/09 環境資訊中心)
- 去年臭氧最糟前三名全在高屏!環團:長期暴露恐失智(2020/01/09 newtalk)
- 台灣2019年均溫破紀錄 73年來最高 專家:氣候緊急時代來臨 (2020/01/03 環境資訊中心)
- 沒有了銀合歡還有亂倒的廢棄物 一探台灣海岸林亂象:垃圾、火災、無主墓 (2020/01/03 環境資訊中心)
為了減少用電及碳排量的目標,許多產業都朝向這個願景去實踐。台灣地區的中小型工廠也占了不少比例,幾乎各工廠廠區都能見到冷卻水塔設備,此項設備更是主要水冷系統散熱的單元,相關的節能技術包含加裝風車馬達變頻器(控制冷卻水塔風車馬達運轉時頻率)、外氣控制(控制冷卻水塔風車馬達稼動率)、冷凝水回收供冷卻水塔補給水用...等都已經普及應用,隨著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又因地區、緯度、海拔、地形不同,台灣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氣候表徵,外氣控制能隨著各地區氣候表徵的變化去執行一個符合使用者當用則用的冷卻水塔控制目標。
由於台灣身處高溫高濕的環境,業界無論製程、空調、空壓都有建置冷卻水塔設備的需求,因此本次探討冷卻水塔控制與外氣關係所能減少的實際稼動率。
由於外氣是一個關係到散熱的重要因子,然而控制冷卻水塔風車的關鍵(外氣),深深影響了實際風車馬達稼動率及節電量。以下提供一個位於新北市的案例分享:
由於業主改善前冷卻水塔使用為傳統全載運轉,其希望能將數個凌亂小型冷卻水塔汰換整合為一個方型直交流冷卻水塔並導入控制,希望更新後能透過減少稼動率達到節電效果;本次更新冷卻水塔為250RT方型直交流式冷卻水塔,馬達為10HP(7.5KW),完工後蒐集2019/12/26~2020/1/9的外氣及冷卻水回水資訊如下圖(一):
上圖可以看到此時外氣濕球溫度幾乎都低於20℃,且冷卻水回水溫貼附著外氣濕球溫度的曲線上升下降,外氣濕球即影響冷卻水塔蒸發散熱的關鍵因素。
圖(二)為2019/12/26~2020/1/9風車馬達運轉頻率與回水溫度的關係(無探討變頻僅起停證明佐據),利用濕球溫度+3℃做為控制的條件。因此利用本數據透過資料迴歸得到本廠外氣濕球的模型公式後,另取得前一年新北板橋地區氣象資訊(離本案廠最接近取樣測站點),將該實際氣象資訊帶入公式後作為一個該廠可套用的整年度外氣濕球溫度模型(圖三)。
上圖為全年度所記錄板橋區氣象數據並代入目前濕球模型、回水溫模型公式數據,資料共計8778小時,濕球溫度低於22℃(回水溫度-3℃為實際量測濕度);且回水溫低於25℃(主機廠商建議冷卻水回水溫不低於25℃,確保主機不會有拋油現象)的時間共計2113小時,故本廠風車不運轉的時間比例,依該廠數據模型可推估全年的減少稼動率約24%(因模型以最初剛建置時的良好效能為基準,未來有天氣異動、維護保養相關原因等影響稼動率估算)。目前本廠單日使用時間平均約12小時/日,一周6日,共計使用2160小時,故省下電度計算如下:
7.5kWh * 2160hr/year(12hr/day) * 24% = 3888kWh/year
(此為分析數據後理想狀態推算值,本計算未包含實際維保及非常態天氣變化影響的效率因素)
大台北地區冬季期間濕球溫度低於22℃占了全年度約四分之一的時間,透過本案例分享可提供一個濕球控制下的稼動率量化推算,將能作為新冷卻水塔能效的參考基準線,是個值得考量的節能選項之一。
出 版:寶鼎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5日
作者介紹: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
- 定位調整偏見
- 自己先開價,還是讓對方先開價
- 先入為主的定位效應
- 權力有限策略
- 一下這個要求,我要請示
- 限制自己的談判權力
- 談判期限策略
- 女生為什麼要逼婚
- 策略延遲或最後期限
- 出其不意策略
- 吃驚、撤退和轉身就走
- 擊穿對方的心理防禦
- 雙贏談判
- 我多拿一元,你就必須少拿一元嗎?
- 做大
看完這個章節,我們知道可以運用更多的工具及策略,去使我們的談判能站在更有利的位置點,但是我們若是能站在跟客戶相同的立場為出發點,以同理心及自家人的處理方式替客戶多方面設想及考量,我相信會比任何的談判策略的運用更能取得客戶的認同,進而能做到客戶及我們都能雙贏的互利合作模式,使彼此成為共同成長、相互與共的長期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