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電子報: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2日
綠眼 報馬仔 技術分享 活動分享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22日
綠眼 綠能發電補助 文:邱文禮
91-1-1.jpg
(donskarpo/123RF版權商用圖片)

參考近日澳洲總理騰博爾(Malcolm Turnbull)周二宣布捨棄綠能目標,仍將依賴火力發電,此舉動意味著澳洲自2020年起將停止補助綠能發電,目的在防止年初斷電情形再度發生,並藉此抑制電價飆漲。過去澳洲能源政策補助特定產業,卻犧牲其他產業與消費者。現任政府將採取不同政策。

澳洲首席科學家芬克爾(Alan Finkel)在6月曾建議政府將全國綠能發電比重增至42%,但騰伯爾的新政策反而要求澳洲電力公司以一定比例的燃煤、天然氣及水力做為發電來源,不再像先前那樣依賴風力及太陽能發電。

這起因於近年澳洲各大電力公司為了因應綠能趨勢,已陸續關閉老舊火力發電廠,改為投資成本下滑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廠,綠能政策好不容易將火力發電比重降至60%,但今年2月澳洲夏季高溫導致用電量暴增,澳洲南部的阿得萊德(Adelaide)因發電廠天然氣不足且綠能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量不穩定卻造成斷電,導致當地9萬戶居民遭到斷電。

不穩的綠能又因澳洲市場主管機關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澳洲電費在過去10年內上漲63%,是美國家庭電費的3倍。這也是我們要去反思面對的問題。

回過來看台灣現況,經濟部長沈榮津10月18日列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針對環保署明年4月將開徵空污費可能影響電價,沈榮津表示2025非核家園後,相關成本將影響電價,預估每度電費將上漲0.5元。

為達2025非核家園目標,台電電廠也將持續進行更新改善,未來3座核電廠的供電將交由天然氣及綠能等來源替代,其中綠能占比將達2成。但因應能源轉型,電價勢必調整,預估電費每度將調漲0.5元。相對蔡總統上任時曾承諾不漲電費,似乎已經到強弩之末,這承諾很難維持。

台灣的這情景看起來跟澳洲有點相像,全民都相信也想要推動綠能,只是政策的計畫若無縝密配套,恐又會淪為核四第二。翻開政府及各縣市各種綠能補助、種電計畫,疊床架屋真是眼花撩亂,官員們在思考綠能時是務實以長遠考量政策還是以口號?

綠能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量不穩定是因外在天候環境影響,是變數也不可逆,如若綠能占比要達2成, 其相關成本將影響電價,問題是我們是否準備好要迎向高電價?這需要大家有共識才可行!

報馬仔
國內新聞
  1. 觀塘案環差初審26日登場 中研院辦藻礁論壇尋雙贏(2017/10/15 環境資訊中心)
  2. 主動退避白海豚 「海能」離岸風電環評初審過關(2017/10/13 環境資訊中心)
  3. 全台瘋露營 82處位於水保特定區、土石流潛勢溪流(2017/10/12 環境資訊中心)
  4. Timberland志工嘉年華 減「塑」概念帶回家(2017/10/12 環境資訊中心)
  5. 蒙灰的10月 偏暖少雨 環署料PM2.5年均降幅難達標(2017/10/11 環境資訊中心)
  6. 德「被動節能建築」首度落腳台灣 冷氣不外洩省下七成能耗(2017/10/09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1. 抗暖化開倒車? 報告揭歐盟化石燃料補貼一年4兆台幣(2017/10/12環境資訊中心)
  2. 泰、菲面臨環境與人權多重考驗 公民抵抗面臨死亡威脅(2017/10/09環境資訊中心)
  3. 印度教慶典過後 河道滿是垃圾、神像和花束(2017/10/06環境資訊中心)
  4. 用蒸氣發電替水庫節水 美研究看好「蒸發能」前景(2017/10/05環境資訊中心)
  5. 「地球之肺」破功! 破壞太嚴重 熱帶雨林排碳竟大於吸碳 (2017/10/03環境資訊中心)
  6. 南極生態悲劇:法屬領地群族本年只有 2 隻新生企鵝存活(2017/10/13 立場新聞)
技術分享 空壓機配管及壓力調整節能效益分析 文:陳柏良
一、前言

工廠內操作機械的氣動設備都有固定的壓力需求,而空壓設備往往供氣的壓力太高,主要原因出在空壓管路的配置不當,及操作人員對廠內空壓設備不瞭解等因素;殊不知空壓供氣壓力每調高1Bar,就需多出6~7%的電力消耗。

調高空壓設備供氣壓力的因素如下:

  • 管路配置上:
    1. 未端管路壓力無法達到工作壓力需求。
    2. 空壓系統使用管徑過小及縮管等因素,導致壓降過大。
  • 空壓設備上(內部壓降過大):
    1. 設備未正常保養。
    2. 過濾器濾芯未正常更換。

二、概念

配置正確的空壓系統管路,可大大改善末端壓力不足,及瞬間用氣造成壓降的問題;空壓系統除了採用環狀管路的配置方式之外;末端增加小型儲氣桶(詳如圖一所示),可克服瞬間用氣,造成壓降的問題。

91-3-1.jpg
圖一、空壓管路示意圖

精密過濾器的功能是過濾壓縮空氣中的雜質及微量的水與油,如果長期未更換,也會導至壓差過大。用100馬空壓機為例,實測改善前後之壓力差異與耗電關係的表格如下,提供參考:

表一、100HP空壓機壓力及耗電(kW)如下:
空壓機馬力數 平均電壓(V) 壓力(Bar) 平均電流(A) 千瓦(kW)
100馬 363 7.4 148.2 81.17
370 6.4 137.6 75.73
節能率=(81.17-75.73)/81.17=6.6%
三、驗證

本次節能效益分析,針對工廠內壓力調整節能改善,以下為現場現況調查及改善前後的測試資料。修改空壓管路工程費用約20萬(4吋主管),增加儲氣桶費用約2萬(3M3)。

  1. 改善前:工廠原本空壓設定壓力為7.4Bar,到管路末端只剩下6.0Bar。壓差1.4Bar,而工廠內設備需求壓力只需5.5~6Bar。
  2. 7.4Bar時換算用電度數為:

    81.17 kW × 8600 hr(年) = 698,062 kWh(度)

    91-3-2.jpg 91-3-3.jpg

  3. 改善後:管路配置為環狀管路,空壓管路末端增加儲氣桶,末端壓力6Bar為需求壓力,空壓機壓力設定變為6.4Bar。壓差為0.4Bar為正常範圍值內。
  4. 6.4Bar時換算用電度數為:

    75.73 kW X 8600 hr/年 = 651,278 kWh/年(度)

    91-3-4.jpg 91-3-5.jpg

  5. 節能效益分析
    • 改善前:
    • 空壓設備使用7.4Bar壓力運行,年使用天數為8600 hr,用電單價為4元/度,年度用電費用為:

      81.17kW x 4 元/kWh x 8600 hr/年 = 2,792,248元/年。

    • 改善後:
    • 空壓管路變更為環狀管路及增加儲氣桶,空壓設備使用6.4Bar壓力運行,年使用天數為8600 hr,用電單價為4元/度,年度耗電量為:

      75.73kW x 4 元/kWh x 8600 hr/年 = 2,605,112元/年。

    年節電費用:2,792,248元/年 –2,605,112元/年=187,136元/年

    節能率:187,136 /2,792,248=6.7%

四、結論
  1. 本案例改善前空壓機每年耗電約280萬元電費,改善後空壓機每年耗電減為260萬元,節能率達6.7%。
  2. 改善後依照效益分析資料顯示,一年可節省18.7萬元。

    總投資簡易回收年限為:

    220,000元(改善工程費用) / 187,000 元(每年節省費用)=1.2 年

  3. 空壓系統配置適當的管徑以及配合環路的系統架構,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壓降;同時,提供適當的空壓供氣壓力,不僅能增加空壓機的使用壽命,也能節約電力,節省能源成本,同時有益環保。
活動分享
讀書會分享
商業週刊 第1557期:AI新生活啟動
書  名:商業週刊 第1557期
撰  文:李欣宜
封面故事:AI新生活啟動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24日
內容簡介:
  1. 人工智慧AI已經全面進入你的生活
    • 人工智慧將毀滅人類?幫助人類帶來更好的社會?
    • 比飛彈更危險?可能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 從實驗室走到企業,深入食衣住行每個層面。
  2. 改變產業
    • 未來經濟都脫不了關係(北京公廁衛生紙、小農分類小黃瓜、印度動物園追蹤老虎的活動)。
    • 結合物聯網,從生產、運送到銷售,透過AI將不同系統與數據整合起來,不只是替企業解決問題,甚至找到商機。
  3. 類神經網路學習,讓電腦能聽能說
    • 網路、雲端、智慧型手機普及化,臉書照片上傳、直播影片…訓練電腦素材。
    • 電腦、人,兩者非對立,如何共存是必修課題。
  4. 虛擬人,懂你的情緒
    • 模擬表情(用腦波、眼神、文字)
    • AI生物系統(記憶、認知、思考)
    • 互動回應(大笑、哭泣…)
  5. 不只記錄,還給建議(以色列新創)
    • 健身助理(最懂你的教練是你的身體)
    • 不學蘋果手錶,改作耳機(耳朵偵測心跳比手腕更精確)
    • 專屬教練(累計120分鐘後,提供給你更有意義的運動建議)
    • 不只照顧身理,也能舒緩心理(語言/腔調/男聲/女聲…)
鍾瑞美讀後心得:

上帝賜給人類聰明智慧,不斷成就各樣的新科技,使得我們生活越來越便捷,處處充滿新意!透過科技發明也幫助企業創造高效率的管理系統,達到更好的產能績效及利潤,這的確是令人讚嘆的成就!

基石集團走在趨勢中!

我們擁有多年業界的經驗及專業技術的支援後盾,為集團未來的發展感到興奮!尤其是未來在預防技術上的智慧監控建置,是我們重要的發展方向,期許基石集團跟上這個發展潮流,繼續向目標前去,成為業界的翹楚!!

而我們團隊需要努力的是……

  1. 提升更專業的技術服務
  2. 建構共識的向心力
  3. 勇於接受挑戰的信心
  4. 明確可達成的目標
  5. ...

歡迎每位家人提供任何對公司發展有利的意見!一起加油!